“量化狂飙、融资潮涌,2024上半年资本江湖的隐秘角落”
“市场只在波澜间留下蛛丝马迹,聪明的钱为何正集体狂奔?”
6月的最后一周,一份有关私募备案的数字,意外地在一场平静的董事会议上激起波澜——1100只新基金产品完成备案,环比增长26.44%。老张,是一家头部量化私募的数据经理,第十次刷新邮箱,盯着备案清单中自己刚提交的那只指增产品,手心竟微微出汗。身为业内老炮,他清楚得很,今年前6个月,全国新备案私募基金数已经比去年翻了一番。谁该担心,谁又能暗自庆幸?
连夜加班,是最近私募们的行业常态。量化策略,不再是去年还遭人质疑的孤岛。最新备案量里,2448只量化策略产品赫然在列,尤其那批指数增强型,像潮水里抢滩的先头部队:占比61.87%。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默默跟随,不发声却紧咬着份额。在资产配置会上,有组长还自诩道:“只要抓住了中性的节奏,回撤有底、上涨同样不怵。”但新晋量化“四大天王”衍复、明汯、九坤、幻方的坐标突变,也让先前稳坐龙头的灵均悄然掉队——头雁易换,潮水有声。
外围战场更热闹。产业界的“具身智能”资本大戏,和基金经理的神经几乎同步紧绷。刚刚过去的7月9日,星海图融资官宣,A4、A5轮连斩1亿美元,领投方名单里,不乏美团龙珠、今日资本这些一级市场新宠。同样被资本簇拥的是云深处,5亿元的票子砸进杭州。整个上半年,具身智能赛道累计融资230亿元,亿元以上的大单近半百。有人说,这只是开始,两年后头部公司能剩几家还难讲。
时间线并行跳跃,在牛熊之间的投资视野,被一场跨洋的价值对话跨越拉高。7月10日,中金财富云会议间,陈光明和霍华德·马克斯隔空对话。有人记住了那句逆耳忠言:“别做空中国。”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老一辈价值投资人的底层定力。这两位带着岁月褶皱的实业资本家,却鲜少谈情绪,多谈周期和坚守。在今年4月关税大动荡的那个夜晚,两人各自基金都逆势增仓,事后是:“低价时,要有点‘自我洗脑’的勇气。”会后的同事悄悄转述,陈光明其实私下曾反问小组:“你们有没有真正做到‘深度自我说服’?”
越往产业底部探,危机与红利的拉锯战就越具体、越赤裸。几家券商和基金变局接连上演。中航证券、红塔证券,或因股东变更、或因业绩波动,新闻不断。红塔证券今年半年报业绩,净利润同比增长45%以上,但台前亮相的高层多次换人。行业人心里都清楚,和每一次“首批试点”一样,背后是监管的尺度、业务转型阵痛和无形的资本拉扯。就像方正证券的徐子兵,到了退休年龄悄悄卸任,没有离别感,却为后辈让出新一轮岗位空间。
对立面也不缺戏剧性。今年私募乱象再添一桩。东海证券8年前的“隐雷”终于爆炸,因重大资产重组项目信披造假被重罚6000万,所有与之相关联的高管,无一人能撇清干系。嘉兴菲南斯投资连环违规,管理人登记遭铁腕撤销——这些真实事件,很少登上投资人饭桌,但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让那些迷信“规模=安全”的出资人开始重新思考。还有乾道投资,被法院公告未履行债务的那一刻,办公室的气氛忽然凝固——据说几位元老那天甚至都沉默下来了。
资本市场的热潮里,最让人失眠的不只是快速奔跑的“头部玩家”,还有制度与人性的较量。那些杀入具身智能、抓量化浪潮的基金操盘手,每天必须面对“自我说服到自负、从审慎到底线”的心理骤变。聚光灯下,没人会承认懈怠。私募团队经理安永平说得坦率:最好的投资决策,不在于外界风声,而在于你能否战胜自己。当年9·24行情,是他经过无数次夜间推演才主动“提前上船”,如今行情已变,他依旧坚信,“行情不是勇气,是逻辑和自信的结晶。”
你有没有在深夜质问过自己——市场这场游乐园里,我们到底想赢什么?是追逐短线风口的快感,还是穿越牛熊的“耕种心态”?在那些关键抉择前,你选择了“深度自觉”,还是只是随波逐流?
也许,未来的分化才刚刚开始。流动性宽松与产业创新齐飞的年代里,谁能站到最后?这一切,正如投资老手霍华德·马克斯所言,“市场永远考验人的内在信念,而非一时数据。”
这不是一场简单的数字游戏,让我们留个尾巴:你最近一次“深度自我说服”的决定,是在什么样的节点上?你敢在市场褪色时,坚信那份独立的判断吗?
天宇优配.南平期货配资.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