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中国小伙儿,明明硬实力拼不过巅峰易建联,NBA选秀顺位可能低一大截,却在球探圈悄悄刮起了"小姚明"旋风。
别急着反驳,真不是瞎吹。
今天咱们就掰扯明白,杨瀚森到底靠什么让美国球探想起22年前那个轰动全联盟的上海巨人。
先说最扎心的部分:比身体天赋,杨瀚森确实被易建联甩开几条街。
2007年易建联参加选秀时啥水平? CBA场均24.8分11.4篮板,命中率干到恐怖的63%,垂直弹跳78厘米比很多黑人球员都猛,跑起来冲全场就跟后卫似的。
再看杨瀚森,上赛季CBA场均16.6分10.5篮板,数据单差了一截不说,2025年芝加哥试训现场测垂直弹跳才65厘米。
有球探报告直接写着:"他的横移速度比申京还慢,挡拆防守怕是会被NBA后卫当马路过。 "
但奇了怪了,明明动态天赋被全面碾压,为啥14支NBA球队还抢着试训他?
秘密藏在两个地方:一是那双会传球的大手。
杨瀚森每场能送出3次助攻,站在高位策应的样子让球探直呼"迷你约基奇",这可是当年易建联在CBA都没展现过的技能。
二是那张自带社交牛逼症的嘴,试训结束主动跟裁判握手道谢的小细节,被老美记者写进专栏夸"十年未见的润滑剂型球员"。
要知道2007年雄鹿选易建联时,最担心的就是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影响更衣室。
把时间轴拉回到现代NBA环境就懂了。
2007年各队疯抢运动型长人,易建联那身钢筋铁骨加上野兽派打法,顺理成章冲进乐透区。
现在的联盟早变天了,看看掘金队的夺冠就明白——需要的是能高位策应、能拉空间的内线。
杨瀚森恰好卡在这个转型节点上,虽然三分命中率才28%还得狠练,但那一手精妙的击地传球已经让球探看到可能性。
反观当年易建联,在NBA打了五年始终没解决三分不稳定的问题,离开篮网后命中率跌到惨淡的33.3%。
更刺眼的是血淋淋的失败教训。
2016年周琦和王哲林冲击NBA为啥没成? 俩人都太依赖单一功能了。
大魔王空有盖帽能力却挂不上肉,大王低位单打碰上NBA强度就哑火。
有意思的是日本球员渡边雄太反而站稳了脚跟,靠什么? 人家硬是把三分命中率练到44%,成为合格的底角射手。
这些活例子杨瀚森团队肯定研究透了,最近半年加练三分的时间比内线脚步还多。
但质疑声从来不会少,CBA数据的含金量就是痛点。
翻翻历史就知道,过去十年能在CBA刷出场均20+10的中国内线,最后就易建联在NBA真正打上轮换。
现在的联赛防守强度下滑多严重? 2025赛季场均得分比2007年足足高出15分。
杨瀚森试训时倒有亮点,19分钟内砍12分的小样本数据挺好看。
可现场球探那句"挡拆换防会被打爆"的警告,至今还在各大选秀论坛里吵得沸沸扬扬。
最让人玩味的是球迷讨论画风。
提起易建联都是"隔扣安东尼""单场31分"的天神下凡时刻。
说到杨瀚森却变成"有次暂停主动给队友递毛巾""赛后发布会逗笑整个记者席"。
这种特质评价的差异太真实了,毕竟易建联当年在更衣室尴尬合照的梗到现在还有人玩。
有支试训球队更直言:"我们要找的是能建立更衣室纽带的人,不是得分机器。 "
技术短板倒是有得补救。
体重230斤的杨瀚森已经开始加练三分,训练师放话说必须把命中率提到35%。
耐克峰会对抗赛里他展示的篮下小勾手进步明显,虽然弹跳不行,但228cm的臂展足够干扰投篮。
不过增重计划有点矛盾——加体重会影响移动速度,不加又扛不住NBA内线,看看约基奇当年进联盟时255斤的吨位就懂了。
选秀行情其实早有苗头。
主流预测榜把他放在次轮初段,比当年易建联第六顺位差得远。
但这次青岛男篮的态度出奇配合,不像当年广东宏远为易建联的转会吵翻天。
更巧的是2025年选秀大会那天刚好是杨瀚森20岁生日,命运剧本自己送上门了。
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:为什么实力不如易建联的年轻人,反而让人想起姚明?
答案就在训练馆的角落——当杨瀚森第500次加练三分时突然喊:"这球传得像我明哥吧? "
旁边助教笑着扔回篮球:"你先学学人家把更衣室咖啡机修好的本事! "
现代篮球终究是五个人的游戏,当"无兄弟不篮球"不再只是口号,某些被忽视的特质正在悄然升值。
#热问计划#
天宇优配.南平期货配资.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